,

​以太坊證明服務 EAS 將如何成為認證通用標準?

內容目錄

Toggle

EAS 想解決什麼問題?

Web3 缺乏認證機制以建立信任

先來看看一個生活例子,假如今天去夜市,通常會選擇什麼樣的攤販進行交易?一般來說可能是自己常去的店鋪或是熟悉老闆擺的攤,或者是同事推薦的餐廳,更可能是看到多人排隊或是有貼出電視台採訪照片的商家。

如果那間攤位都沒有人、看起來髒兮兮的或是自己以前也沒有去過,通常一般人前去消費的可能性較低。

因為自己去過、因為朋友推薦、因為老闆有認識等個體的內部連結,無疑可以帶來信任。

但若雙方本來就沒有既有連結 (例如光觀客選擇要吃哪一攤小吃),那麼信任通常來自於外部證明,例如排隊人數或者是貼出電視台採訪照片的證明,而這類證明 (Attestation) 現在於 Web3 來說是相對缺乏管道的,

因為 Web3 的產品都是在網路上,又不像是 Web2 可能有政府保障 (消保法) 或者是平台政策保護 (例如某電商的消費者保護規定),因此很難出現多元、長尾商業生態,更可能出現像是大者恆大的現象,例如 Lido 或是 Aave 的 TVL 遠高於其他同業。

Web3 現有其他證明機制不完善

上述缺乏信任的產業問題,是因為外部證明機制的缺乏,更廣泛地說就是人格證明的基礎設施未完善。在網路上很難新象來路不明的陌生人,因為雙方都缺乏證明身份的方式。

雖然是這麼說,但其實已經有很多專案與技術都已經在嘗試提供 Web3 的證明機制。例如 Worldcoin 利用虹膜確保地址與生物特徵綁定,或者是 POAPs 利用 NFT 證明參與者有來過活動。但這些做法都有過猶不及之處,前者驗證成本太高且充滿爭議、後者的驗證成本太低 (被證明者不需要提交任何資料)不容易成為有力證據。

ESA 產品設計介紹

EAS 為了提供 Web3 可以廣泛使用的證明機制,使用兩套合約實現:

模板合約:讓發證單位可以規定審核資料規定
證明合約:讓被證明者提交證明所需要的資料

EAS 建構一種標準化的方法來,讓產業的證明流程更加簡單且有效率。

EAS 運作架構 (資料來源)

證明模版:為各種證明提供結構

EAS 團隊認為,身份的的根本來自於個體從過去到未來的累積,而非一次性的檢核。醫生證明你的出生日期,政府證明你的護照,老師證明你的成績,學校證明你的學位,雇主證明你的就業記錄,例子不勝枚舉。在生活的每一步,從出生到職業生涯都有證明,正是這些細小的線索與證明,編織了每個人身分的結構。

EAS 模板資訊 (資料來源)

EAS 提供認證方 (發行證明者、驗證者) 一套模板 (Schema),以設定證明流程相關內容,包含 UID、發證者資訊、被證明者需要繳交的資訊等。

提出證明:被證明者提交相應資料

一旦確定證明流程的架構,進行證明的過程就很簡單,只需要被證明者依照格式填入資料,並使用錢包簽名即可。也可以依據需求與重要度選擇鏈上或是鏈下紀錄,當然前者更加嚴謹,但後者則是零成本。

EAS 的目標是成為標準

EAS 的設計簡單,包含模板背後的後端也就是幾行程式代碼,團隊的目標是成為未來其他應用的認證通用標準,作為所有應用場景的認證標準。

EAS 的目標是成為認證格式標準 (資料來源)

當所有認證格式都標準化之後,可以強化 Web3 可組合性的優勢。例如未來某演唱會要開放搶票活動,可以依照需求納入不同單位的認證來確保購買資格,例如駕照證明、粉絲證明、非假帳號證明等。而這將仰賴證明標準化的基礎。

EAS 困難點在於廣泛採用

由上述 EAS 設計可以想見,成為標準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說服大多數的人都採用,而這需要一定的影響力。

EAS 的團隊成員來自以太坊核心開發者社群,正統性並不是問題。但市場是否接受甚至大規模採用,這之間仍充滿未知數,也是後續看待去中心化身份(DID) 專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