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BUILD嗎?加密基礎設施氾濫的背後,產業的弱勢及挑戰是什麼?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加密產業基礎設施膨脹

根據 L2Beat 資料顯示,目前加密領域已有 71 個 L2 解決方案,另外還有 82 個正在開發中,而這還不包括 L3 解決方案。

顯而易見地,走過了首次代幣發行 (ICO) 熱潮、DeFi Summer、L2 及 NFT 的新創爆發,當前加密貨幣產業內仍存在著基礎設施過多而實際應用匱乏的現象。

加密的本質仍是爭名逐利?

眾所皆知,「有利可圖」一直以來都是至今仍有無數個新的 L2 被頻繁推出的原因,尤其是在營造有關完全稀釋估值 (FDV) 方面。

幾個月前,加密研究員 Ignas 也曾對當前過多的 L2 及應用表達厭倦,強調包括他在內的大部分用戶,或許都早已不再對這些看似僅是把 Uniswap 或 Aave 等成功案例,複製貼上到另一個 L2 的舉動感到興奮:

今年大多新專案代幣都採用了一貫的「高估值、低流通量」的發行手法,然而在應用上缺乏真正的創新,長遠來看仍然是無用的代幣。

(Ignas:現今市場缺乏真正創新,點名社群、預測市場、遊戲專案未來潛在創新動能)

不難看出,風投公司 Union Square Ventures 共同創辦人 Joel Monegro 所提出的「胖協議理論 (Fat Protocols Theory, FPT)」,仍影響深遠,放眼望去當前市值排名前 30 的加密貨幣中,有近 20 種是 L1 或 L2 代幣。

該理論強調,區塊鏈的價值將從基礎設施層累積,而非應用層,這也從市場現況中得到了印證。

然而,解決方案的過剩似乎導致了用戶的疲勞及市場的反感,備受期待的 L2 Blast 對比原先以不如預期的 27 億美元 FDV 發行代幣,如今該數值更僅剩 10 億美元。

(Ignas 評市場現況:Ethena 優勢在於難以複製,建議別玩 Blast)

基礎設施有其存在必要

Rollups 建構服務 (RaaS) Conduit 創辦人 Andrew Huang 對此表示,他並不反對這些差異性不大的 L2、應用、或 Rollups 的存在,並解釋了基礎設施持續建設的經濟驅動力:

對於許多團隊來說,開發並推出自己專用的 Rollup 解決方案是一個合理的商業決策,這能讓他們直接獲得應用產生的收入,而不必將高昂的費用收入拱手讓給 L1 或 L2。

並補充,「隨著 DApps 增長推高了網路費用,自家的 Rollup 將能幫助開發者降低成本並獲取更多收益。」

(為什麼 Rollups 不該使用協議原生代幣作為燃料費支付貨幣?)

基礎設施的挑戰

互操作性體驗差

另一個 RaaS 服務提供商 Caldera 的執行長 Matt Katz 則認為,雖然基礎設施已有所進步,但仍有許多限制及挑戰需要解決,包括 Rollups 的流動性分散及互操作性問題:

未來預計會有數以萬計的 Rollups 出現,然而他們之間通常是彼此獨立而難以橋接的。

並呼籲,「DApps 及基礎設施需要共同合作,而不是把加密視為零和遊戲。」

開發不平衡

另一方面,投資公司 1kx 的合夥人 Wei Dai 則指出了基礎設施的不平衡,表示某些領域被投入了過多資金及資源,而其他包括 AVS 工具及互操作性層等重要領域的資金仍然不足:

互操作性問題不僅限於跨鏈,更包括了更廣泛的設計概念,例如「鏈抽象 (Chain Abstraction)」,屆時便不再需要依賴外部服務商來進行高風險的跨鏈傳輸,從而改善用戶體驗。

(鏈抽象是什麼?比起帳戶抽象更全面提升使用者體驗)

鏈上應用的困境:推廣與教育

最後,加密風投 Seed Club 合夥人 Josh Cornelius 則坦言,雖然基礎設施已經大致成熟,但許多應用仍未能蓬勃發展,而原因便是市場推廣及用戶教育的缺乏:

對於消費者應用的開發者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讓用戶理解加密貨幣及區塊鏈帶來的新穎且具差異化的體驗。

他強調,「舊有的市場推廣策略已經不再適用,開發者需要找到新的方式,來讓用戶理解並接受這些新技術。」

我們需要的是那些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能夠用易於理解且具有文化相關性的故事,談論區塊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