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 AI 帶來的失業威脅:Amazon 勞工將全面被機器艦隊取代?

幾乎所有美國人或多或少都會用得到 Amazon。 Amazon 旗下有網路和實體書店、Kindle電子書城、百貨購物商城、Whole Foods 生鮮超市、線上娛樂影音串流、跨境電商、 AWS 雲端系統、線上醫療看診等等服務。亞馬遜有兩億個 Prime 會員可享受到購物送貨免運費,指定運送和取件時間,在兩天內甚至當天就收到商品,對商品不滿意還可全額退費,甚至退貨也可由專人取走,使用 Amazon App 就追蹤到司機的路線表和抵達時間。這些優越的服務品質以往都建立消耗在人力資源上,直到 AI 演算法和機器人逐漸的替代人力,所有過去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機器人都做得到。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

Amazon 已佈局 AI 基建十二年

早在 2012 年時, Amazon 就以 7.75 憶美元現金收購了一間 AI 全自動化物流運輸系統 Kiva Systems,由人工智慧訓練數百個小機器人在倉庫的地板上跑來跑去幫忙找到商品後交給工人進行包裝和運輸。

AI 辨識商品位置可正確無誤的把商品分門別類的整理,以往要花上許多人力將商品上架和下架,機器人不但力氣更大,而且可以減少人為錯誤,減少工人將商品放錯地方而找不到導致損失。

Amazon 有二十個機器學習模型讓 AI 幫送貨司機找到更好走的路線運送商品到消費者的家, Prime 的會員於兩天內就可以收到網路上訂購的商品,並可減少司機迷路與遇上交通擁擠的危險。

機器工耐操又力大如牛、比人類更聰明

Amazon 近日收購新創公司 Covariant 的技術專利,買下了機器人的專利權,開發深層學習的進階版機器人。 Amazon 成為電商龍頭的成功秘訣來自於人工智慧,部署規劃設計適合 Amazon 系統的機器人模型,運用 AI 演算法訓練操作機器手臂 Robin。

精打細算的 Amazon 不隨便投資新創公司,而是買下核心技術幫助新創開發新產品,已經成為矽谷的省錢式投資 AI 方式。買下專利權後可以用技術合作方式與數據科學家研發出更適合的機器人,減少技術部門開支。 

工人已經習慣在倉庫裡與機器人分工合作,Palletizer 機器手負責幫忙工人配送商品,把箱子放置到傳送帶。 Robin 是支小型機器人手臂,它懂得如何抓住包裹並旋轉包裹找到標籤後掃描標籤,如果發現毀損的標籤就會將包裹分發到傳送帶上或是給其他移動的機器人做進一步的處理。

機器人還可以蹲下來搬運粗重物品,如果是人類,每天爬上爬下又要蹲下拿貨品,沒多久就會因體力耗損而離職,機器人則完全沒有問題。

Amazon 的機器手臂大軍從 2013 年的一萬支成長到 2023 年的 75 萬支,它們靠著機器學習和演算法學習更精巧的感應貨品,更有效能的處理包裝和包裹。

Covariant 的團隊成員包括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Pieter Abbeel 和他的學生 Peter Chen ,他後來成為 Covariant 執行長。 Abbeel 為 OpenAI 的早期員工,受到 ChatGPT 的啟發而將技術轉移至硬體設備上。 

Amazon 現有的數據庫可藉著 Covariant 人工智慧團隊的生成演算法訓練出更精巧的機器操作方式,並為企業精簡人力開銷。 Amazon 擁有顧客的地理位置和消費習慣的大數據,從2020年開始建構生成式 AI 模型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 預測商品銷售量並優化供應鏈,當新冠疫情大爆發時, Amazon 靠著生成式 AI 演算法成功掌握了供應鏈,讓海外運來的貨品充裕的在倉庫裡被機器人配送。

還記得幾乎所有愛看 Youtube 頻道的人都被亞馬遜專家 EllenPro 的廣告給炸過,他號稱可以教會人把看不懂的小東西賣到 Amazon 上賺個幾十倍,這類 Amazon 電商顧問也要被生成式 AI 取代, AI 可以幫助 Amazon 商家生成不同的商品文案和圖片,甚至可以調整價格與折扣

投資在 AI 大數據和演算法,再加上開發機器手臂成為 Amazon 的最強策略,賺得盆滿缽滿,穩坐電商龍頭寶座。身為 Amazon 的顧客可享受一切 AI 帶來的福利,被 AI 大軍搶走工作的工人就沒有那麼開心,根據 CNBC 的影片和報導,每一支機器手臂可取代三個人類的工作,這數據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什麼方式可以保住人類的工作? Amazon 很含糊的表示人類會跟機器一起工作,不會被全面取代。企業的良心是否可以信任?

誰可以拯救人類不被 AI 取代,看起來自然界的反撲會成為人類保住工作的救星。 AI 是萬能的,沒有電就萬萬不能,在能源缺乏與通膨的影響下,運行 AI 所耗費的能源會讓企業轉回雇用人類,節能減碳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