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背景知識:EigenLayer 介紹
目前 EigenLayer 協議擁有超過 150 億美元的 TVL,準備好推出的主動驗證服務商 (actively validated services, AVS) 包含共 9 個,而根據團隊公告,目前還有超過 50 個去中心化專案準備基於 EigenLayer 推出。
EIGEN 代幣經濟學
EIGEN 代幣基本資訊
名稱:EIGEN
主網:Ethereum (ERC-20)
地址:未上線
總量:18 億枚
EIGEN 代幣分配方式
開發者與投資者將獲得 55% 的代幣份額並將鎖倉一年,在第二年與第三年線性解鎖,社群將獲得 45% 的代幣份額,所有代幣目前皆不可轉讓。
空投:15%
行銷計劃:15%
生態系統開發:15%
投資者與開發者:55%
空投將會分三季發放,每季將發放總量的 5% 代幣,本次首輪空投活動 Stakedrop Season 1 分兩階段,將個別發放 4.54% 與 0.46% 的代幣,大約是 8,368 萬與 777 萬枚 EIGEN 代幣,空投資格查驗前端網頁:https://claims.eigenfoundation.org/。
(EigenLayer 開放空投資格查詢!第一階段以再質押用戶為主,Pendle 將在第二階段發放)
EIGEN 代幣效用
主體間可歸因錯誤
目前 Web3 生態中,有些類型的錯誤例無法僅依靠區塊鏈的數學或加密手段來解決。例如比特幣兌換美元的價格需要仰賴預言機。
目前所謂以太坊的網路安全,僅僅依靠以太坊 PoS 網路共識,能保護的範圍限於鏈上世界,例如代幣數量、NFT 持有者、DeFi 清算規則、鏈上治理結果。
而只要涉及鏈下的資訊,通常需要引入額外的風險假設,例如代幣兌美元的價格與要預言機輔助、資料可用性 (DA) 需要有對應的儲存設施。
雖然對於鏈上作惡行為可以透過智能合約實施削減 (slash),但對於不同主體間的錯誤,智能合約是不夠的。這是因為從 EVM 內部看,並不清楚主體間故障是否有發生,但對於外部的觀察者來說就一清二楚。
如何確保區塊鏈之外這些外部數據的正確性,就是 EIGEN 代幣最重要的用途。不過先來談談既有的解決方式:社會共識。
解決主體間可歸因錯誤:社會共識
目前解決這類主體間可歸因錯誤的做法是利用社會共識。若某個人提出的結果與其他大多數參與者不同,業界存在的解決機制有以下幾種:
削減那個參與者的權益 (通常是代幣)
設立一個委員會來打擊那個參與者
透過分叉來削減那個參與者的權益
前兩種機制容易受到多數暴力,除了積極回應任務的專業節點營運者,其他利害關係人將受到負面影響。而第三種機制涉及社會共識,在多數節點營運者腐敗的情況下仍能削減其權益。
因此,EIGEN 代幣將會利用第三種機制,實現主體間可歸因錯誤的預防與優化。
EIGEN 代幣藉由分叉機制確保安全性
代幣的價值源自於外部參考框架或社會共識,代幣分叉是一種在價值分配中,利用這種外部參考框架來進行加密經濟懲罰的機制。
其核心思想是,如果由大多數 EIGEN 代幣質押者的不當行為而引發故障,任何挑戰者都可以創建代幣分叉,在該分叉中惡意的 EIGEN 代幣質押者將被削減。
分叉之後 EIGEN 代幣會有兩個可能版本,用戶和 AVS 可以自由決定尊重和重視哪一個。如果人們普遍認為被削減的權益持有者行為不當,那麼用戶和 AVS 將會以新分叉為主,而不是原本的 EIGEN 分配。
由於在分叉代幣中,惡意質押者沒有任何分配,因此他們失去了其質押所固有的原始價值。產業將這種機制稱為 slashing-by-forking 。
為了減少分叉攻擊風險,EIGEN 分叉需要質押 EIGEN 代幣。如果社會共識驗證了分叉,挑戰者將在分叉中收回這些自己的代幣與作惡者的代幣作為獎勵。然而如果社會共識拒絕分叉,挑戰者作為承諾的代幣就會被燒毀。
要實現上述機制,EigenLayer 協議上將開放雙代幣質押以保護特定 AVS (目前僅開放 EigenDA),使用 ETH 和 EIGEN 之間的雙重質押,其中再質押吸收 ETH 強化區塊鏈網路內的去中心化;而 EIGEN 代幣質押可以支持主體間的削減。
EigenLayer 生態經濟安全架構 (資料來源)
成立 Eigen 基金會
Eigen 基金會是一個獨立的實體,使命是促進 EigenLayer 生態發展與支持 EigenLayer 協議的研究和開發、資助計劃等。
Eigen 基金會也負責本次 EIGEN 代幣的空投活動與日後的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