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SEC 警告五大加密詐騙手法
SEC 推文警告加密詐騙手法
1. 社交媒體聯繫與信任建立
詐騙者可能通過社交媒體平台或簡訊與潛在受害者聯繫,並迅速轉移到其他平台進行溝通,以建立信任關係,甚至發展成友誼或浪漫關係,從而誘導受害者進行投資。此類信任詐騙通常被稱為「豬屠宰詐騙」。
詐騙者會假裝知道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並指導受害者使用看似合法的網站或應用程式進行交易,初期可能讓受害者提取少量「利潤」,進一步獲取信任,最終受害者往往無法追回投資或所謂的「利潤」。
(美國一年被騙 26 億鎂!跨國殺豬盤詐騙:中國商人串連東南亞的加密貨幣金流網路)
2. 要求額外費用以撤回資金
承上,詐騙者會要求投資者支付額外費用、費用或稅金以撤回資金,例如假稱帳戶被凍結或正在接受調查,要求支付大額費用解凍帳戶。
若投資者付款,通常無法取回初始投資,且會損失更多資金。
3. 利用人工智慧 (AI) 熱潮
詐騙者或將利用 AI 熱潮來吸引投資者參與加密相關投資。包括利用與 AI 相關的流行詞彙,宣稱能通過 AI 技術找到最佳投資機會,實際上只是為了騙取資金。
詐騙者甚至可能使用 AI 技術創建逼真的網站或宣傳材料,或利用深偽 (deepfake) 內容,包括名人、政府官員或親友的影像,進一步誘騙投資者。
4. 偽裝或利用可信來源
詐騙者可能冒充或利用官方機構、組織和個人的名義進行詐騙,包括假冒 SEC 的身份。投資者在收到自稱來自 SEC 的通訊時,應先核實其真實性。
5. 操縱加密資產價格
詐騙者可能通過「拉高出貨」策略操縱加密資產價格,特別是所謂的「迷因幣」。透過在社交平台上宣傳這些幣種,吸引投資者大量買入,推高價格後迅速賣出獲利,導致價格暴跌,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投資者不應僅根據社交媒體上的資訊做出投資決策。
(蠢蛋進化論|迷因幣已成市場主流,取代 NFT 成為普及大眾入口)
加密社群痛批 SEC
實際上 SEC 提出的五項案例確實是詐騙熱點,甚至在台灣社會新聞中也常常出現,但加密社群並不領請,仍痛批 SEC 的不作為。
社群在 SEC 推文下方指出多點指控:
真正的騙子是傳統對沖基金、造市商、銀行。
若 SEC 能更準確地指出哪些是證券,以免我們被騙就好了。
SEC 提到的詐騙案與財政部憑空印製數十億美元一樣糟糕。
SEC 則是在文末再次強調,投資者在面對似乎是「前沿」的投資機會時,應避免因 FOMO 而草率行動,特別是涉及加密相關投資時,需警惕上述詐騙手法等警示,謹慎做出投資決策。